????讓千年大運河只留下遺產不留下遺憾
????滄州市區運河兩岸2.8萬畝土地不做商業開發
????本報訊 千年古運河流經滄州市區,形成了一個美麗的灣流,1200畝土地三面環水,寸土寸金。不光是房地產企業,好多企業都看上了這塊寶地。但日前滄州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包括這里在內的大運河流經市區兩岸的2.8萬畝土地都不搞商業開發。
????10月20日,滄州市大運河城市區提升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建亭,站在大運河流經市區的黃金地段上告訴記者,兩個月前,這里還到處是違建、菜地和雞場,還有2600多座墳頭。今年,市里投資1970萬元,建設了大運河生態修復與環境衛生整治工程展示區,不僅鋪了草坪、建設了小景觀帶,還配套了健身休閑等便民設施,成了滄州市民“老人散步、青年運動、孩子撒歡”的好去處。
????如何開發利用這片區域,滄州曾經存在不小爭論。如果把這片土地用作商業開發,對滄州財政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但市委、市政府卻認為,大運河是一筆寶貴遺產和財富,必須算好政治賬、民生賬、生態賬、發展賬,只能留下遺產,不能留下遺憾。作為大運河保護先期工程的1200畝環水之地,在工程施工中,3000棵古樹和地形地貌被原地完整保留下來,其余地面鋪上草坪。同時,主城區內大運河兩岸的2.8萬畝規劃范圍土地擬劃入城市綠線,不搞任何商業開發。這一保護面積,將占到當前滄州市建成區面積的1/4多。
????把運河還給市民,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滄州上下形成共識,努力做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圍繞打造中國大運河文化重要的承載地、河北省城市生態休閑走廊示范區的目標,滄州重點開展了大運河生態修復與環境衛生治理、拆遷拆違和河道疏浚等工作,建設“即拆即綠”的過渡性工程,便于市級規劃與國家和省級大運河整體規劃銜接時及時做出調整。目前,已清除地上附屬物50萬平方米。
????在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滄州更加注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今年以來,該市圍繞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滄州”目標,實施生態宜居攻堅行動,開展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涉及園林綠化、道路暢通等總投資576億元共133個城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