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廣播電視新聞訪談節目、新聞現場直播、
新聞節目編排參評作品推薦表
|
標 ???題 |
《從淇淇到阿寶的故事》 |
參評項目 |
廣播新聞訪談 |
||||
|
體 ??裁 |
訪談 |
||||||
|
語 ??種 |
中文 |
||||||
|
播出頻率(道) |
FM104.6湖北之聲 |
播出單位 |
湖北廣播電視臺 |
||||
|
刊播欄目 |
《直通1046》 |
節目時長 |
23分31秒 |
||||
|
播出時間 |
2018年9月30日17 時 00 分 |
||||||
|
作者 (主創人員) |
萬敏、夏曉青 |
編輯 |
夏曉青 |
||||
|
作品 簡介 |
這是一組策劃細致、采訪深入和制作精良的廣播新聞訪談。從采訪到成稿播出,前后歷時近10個月,多次預采訪,反復提煉修訂主題和思路,推出這組心血之作。作品用聲音記錄發展歷程,以時代性選題、故事化呈現、口述式表達、典型化塑造,拓展和優化了廣播新聞訪談類節目的采制方式和傳播品質,是一篇難得的廣播新聞訪談佳作。 一、時代性選題宏大深刻 面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時代主題,《從淇淇到阿寶的故事》以長江水生動物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和長江江豚面臨同樣險境作為敘事的邏輯起點,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發展與環境的關系、發展理念與實踐目標的關系、時代局限與科學家個人努力的關系,深刻闡釋,力求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回應時代關切,破解實踐難題。這樣的高立意,使作品具有了時代和歷史的視野。 提問從我國第三次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開始,回溯白鱀豚“淇淇”與人類相處,最后“孤獨終老”的經歷,反襯“阿寶”(長江江豚)的幸運,也即反襯同樣面臨險境的長江江豚得到保護終于迎來一線生機的難能可貴。科學家王丁對于人們對生態保護的認識的“四個階段”的概括,是歷史寫照,也是深邃的思辨,得出的結論便具有了理性的張力:“長江是我們國家或者中華民族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白鱀豚和長江江豚它們的健康狀況代表著長江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如果它們出了問題也就意味著長江出了間題,長江出了問題那也意味著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礎出了問題......通過保護它們,保護整個長江。”是對習近平同志提出的長江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宏大深刻時代主題的現實回應和實踐注腳,發人深思。 二、故事化呈現鮮活生動 鮮活生動的故事可以突出主題,升華內涵,吸引聽眾,優化傳播。《從淇淇到阿寶的故事》特別重視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來呈現發展歷程及其深刻內容。“淇淇”和“阿寶”的經歷本身就是令人牽腸掛肚的故事,充滿“悲歡離合”;而人與“豚”的故事更加令人感懷:科學家王丁與“淇淇”22年半的相守,“阿寶”重返長江4年后與科研人員的再次相逢,天鵝洲結冰后長江江豚的“失而復得”,“淇淇”離世后王丁接受媒體采訪時的悲慟,有人問江豚好吃與否時王丁的憤懣……這一個個故事成為節目的主干,詮釋節目主題,提升節目內涵,使整個節目浸潤著鮮活生動的旺盛活力,吸引人,感染人,引導人。 三、口述式表達真切雋永 作品的口述式表達在強化了現實的真實性的同時,也具有了歷史的縱深感。節目嘉賓選擇獨具匠心,他是事件的親歷者,也是歷史的見證人,更是相關時代主題的重要參與者、實踐者和推動者。作為實踐者,他擁有豐富的感性體驗和資料;作為科學家,他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和認識。這些,都為節目的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礎。 主持人的把控也十分到位,提問、交談、溝通、引導都恰如其分,自然、簡潔、精練。主持人以一種交流式、敘述式、嵌入式的談話方式帯入,引發嘉賓更濃的談興,使節目主題表達更集中、更突出。深入采訪和思考留下的口述歷史,其史料價值是長遠的,甚至是永久的。 四、典型化塑造立體形象 節目調動一切廣播表現手段,精心塑造王丁作為一位科學家睿智、儒雅、甘于奉獻、矢志不渝的形象。節目導聽(片花)精彩洗練,開篇明義。通過挖掘圍繞王丁與白鱀豚和長江江豚之間的一個個具體生動的故事來塑造和固化王丁可知可感、可歌可頌的科學家形象。節目對細節的挖掘也對形象塑造發揮了重要作用,王丁在白鱀豚館池子邊悲慟抽搐的背影;他回答江豚“好不好吃”問題時的“板臉”;王丁“不記得自己的女兒讀幾年級、屬相是什么”,但是他對“阿寶”3個“子女”和10個“孫子孫女卻能如數家珍,這些細節描述和呈現,典型、細膩、獨特,使人物形象豐滿滋潤,令人難忘。 ? |
||||||
|
推薦理由 |
這篇訪談作品具有時代性宏大深刻的選題、有鮮活生動的故事化呈現、有真切雋永的口述式表達,調動一切廣播表現手段,精心塑造王丁作為一位科學家睿智、儒雅、甘于奉獻、矢志不渝的形象。用廣播、新媒體等全媒體傳播后,得到受眾、業界專家的一致好評,表示聽了科學家們為挽救瀕危生物而情灑大自然的真切感人的故事,深受感動,對科學家們的執著與堅守表示敬意,對生態發展、綠色發展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 ? |
||||||
|
初評 評語 |
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是我們面臨的全球性議題。該作品以科學家王丁與白鱀豚和長江江豚之間的具體生動的故事入手,以長江水生動物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和長江江豚面臨同樣險境作為敘事的邏輯起點,通過長達10個月細致的采訪,在展示科學家用于鉆研、甘于奉獻、矢志不渝的精神的同時,探討了人與自然、發展與環境、發展理念與實踐目標等一系列全局性議題。該節目將談話和敘事結合起來,科學家王丁對于人們對生態保護的認識的“四個階段”的概括,思辨性地提出保護江豚就是保護長江的結論,很好地呼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長江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該訪談故事鮮活,音響豐富,以情動人、以聲動人。 |
||||||
?

